目前分類:藝術家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山田圭介 香蕉雕塑 山田圭介 香蕉雕塑  TVBS更新日期:2011/04/27 11:32  

不一樣的藝術品,總是能夠吸引大家的目光,最近日本有一位23歲的電工,他的藝術品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甚至一路紅到國外去,而且他的藝術品還有觀賞期限,因為這位藝術家用香蕉,來雕塑出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人物。

 

在電影裡一出場,就深深吸引大家目光的深海閻王,如今成了這副模樣,再仔細看清楚,原來這是香蕉版的山寨深海閻王,利用香蕉的紋理,將深海閻王的章魚鬚刻畫得維妙維肖。

這是日本23歲的電工山田圭介,以香蕉作為畫布,利用牙籤跟湯匙所發揮的創意,除了深海閻王之外,還有留著阿飛頭一臉笑容的貓王,擁有尖銳鱗片、看起來氣勢不凡的飛龍,以及各式各樣或吃驚、或沈思的人臉,每一個小細節都相當細緻。

山田圭介是在2個禮拜前吃香蕉時,突然靈機一動,而開始了這個不一樣的藝術創作,第一件作品放上網路時,山田還有點擔心,不知道大家的反應如何,不一樣的香蕉藝術品,大獲網友喜愛,引發熱烈的迴響,讓山田更加有信心繼續創作,至今已經完成了11件作品,只要花30分鐘時間,在他的巧手之下,就能將香蕉變成別緻的藝術品。

只不過山田得跟時間賽跑,因為這些香蕉藝術品可是有觀賞期限的,在香蕉氧化變黃變黑之前,山田得先用相機將作品拍下來存證,最後才心滿意足地將自己的藝術一口口吃掉,山田說,他接下來還會推出各種香蕉人,請大家拭目以待。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的巴黎現代藝術美術館正在展出美國已故的當代藝術家巴斯奇亞的特展,這位藝術家短暫傳奇的一生卻綻放出無比的光芒,更是普普大師安迪沃爾的忘年之交,目前正在展出他的特展當然是不能錯過,不過咕嚕老師12月才要去看,而且我想特展是不能拍照的,所以先在部落格上做些介紹,如果這兩三個月有朋友要來法國的話,別忘了這個重要行程,並附上巴黎現代美術館的網站,大家可以親自上去看看展覽資訊與內容.

巴黎現代藝術美術館

展期;2010.10.15~2011.01.30

網址:  http://mam.paris.fr/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世紀晚期,觀念藝術方式在世界上佔有了無可否認主流位置,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架上繪畫方式無所作為,在西方仍有一些繪畫大師活躍在藝術舞臺上,佛洛德、大衛·霍克尼、莫蘭迪、古圖索、帕爾斯坦、懷斯這些名字已為大家藝術家所熟知,而以色列畫家阿利卡也是在西方擁有廣泛影響的一位畫家。
      
阿維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 1929年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他的少年生活極為動盪,他13歲時被關進了納粹的集中營,但他的繪畫才能使他有幸被解救並於1944年進人巴勒斯坦,進人耶路撒冷的美術學校,後又赴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在此受戰後流行於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格影響很大。從50年代起,他被認為是以色列很有前途的前衛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在他的社交圈中有兩人對他影響很大,一位是德羅特希爾夫人給了他很大的支援,另一位是著名的作家貝克特,後者在精神上一直給予他有力的支持。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國當代藝術家約翰科林(1962-),他近年的繪畫在人物動勢、構圖、用色、用筆等方面,猛一看像是歐洲文藝復興到古典時期的作品。在廣義上來講,他挪用了魯本斯。但是科林與後現代的挪用完全不同,他的人物造型基本上完全沒有挪用前人。如果說這種不同,還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上,那麼深層的不同就在於它的人物都是當代生活中的現實人物,而不是神話,聖經,或是歷史題材裡的人物。換言之,柯林所關心的,是當代話題。且看他的《流浪人》一畫,雖然粗看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描繪的也像是聖經中關於聖徒的故事,但仔細看卻是當代旅遊者的形象。女主人翁那對像水袋一樣過份下垂的乳房,與背上的行囊和拐杖上掛著的錢袋相呼應,而這一切卻又與幾乎赤裸的下半身和臉上和臉上所呈現的觀光客式表情出現反差。使得這幅看上去單純的沒有背景的肖像作品成為當代生活的風俗畫,具有勃魯蓋爾般的反諷內含。雖然柯林不僅挪用而且也戲倣了魯本斯,但是,他的思路卻是當代的。

原載《美術觀察》0701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馬萊內·杜馬(Marlene Dumas)1953年生於南非開普敦,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居住。

  人是馬萊內·杜馬的繪畫與素描的核心,人的臉對她有著特別的吸引力,並且成爲她決定構圖的主要因素。馬萊內·杜馬的作品主要以照片爲素材,或選自雜誌,或是自己拍照。她在1994年創作的近百幅模特系列,就是根據雜誌上的照片創作的,而同年創作的“畫家”則是以她爲女兒海倫娜拍攝的照片爲依據而繪製的。另外,馬萊內·杜馬還有一些參照美術史上的名作而創作畫作,如1995年創作的“瑪麗亞·瑪格達萊納”。她作品中的人物具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在從不同的角度凝視著我們。馬萊內·杜馬並不在乎主題的表達,注重的是人物情緒的流露。沒有細節的描繪,寥寥數筆,繪出生動的人物形象。儘管她想用文字來儘量限制人們對其表現主題的隨意猜測,但她不會過多的約束自己。她儘量與那些總想將畫家的作品與政治扯在一起的批評家保持距離,他們中有的人看到馬萊內·杜馬的表現有色人種的作品,就認爲是表現了南非黑人的社會地位。1998年,馬萊內·杜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臉,自己的膚色,我所關注的就是我看到的。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ecily Brown是長在倫敦的美國人,1969年生人,今年才36歲,已然蜚聲畫壇,成爲收藏家的一大熱門,也在各地的美術館辦個展。這妞16歲的時候drop out of high school, 轉而去學藝術,畢業後浪迹manhattan, 97年在一個畫展上,她的一組名字是“Bunny Gang Rape"的油畫被幾個重量級收藏家慧眼相中,其中就包括Charles Saatchi Agnes Gund。現在Saatchi的美術館裏有不少她的作品。從此,Cecily的油畫事業如沐甘霖,迅速嶄露頭角,成爲畫壇奇葩。她的畫多以情色爲主題,介於抽象和寫實之間(between abstraction and figuration), art critic Roberta Smith 這樣評價她“… an attempt to juice up and feminize the shop worn vocabulary of abstract expressionism.”

情色歸情色,貌似張揚的畫,其實情感很收殮,有時候覺得過分理性而殘酷,完全是第三者用近似解剖的眼光肢解那些情愛的場景,然後再用理性重新搭建畫面。情愛被赤裸的呈現出來,感覺卻不是愛情片,到有幾分紀錄片的味道。觀看者被強制的擺在第三者的位置,感覺類似偷看鄰居私隱。畫者完全忽視對觀者情感的關懷,肆意操縱被畫者和觀者的感官體驗。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女畫家薩維爾(Jenny Saville1970年出生於英國康橋。1992年從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畢業,曾在英法德美舉辦過畫展,轟動一時。她筆下的女裸體顯現著巨人般的體量和強健的肌肉,並用明確有力的筆觸加以塑造,但卻予人無力之感,因爲這些人體的構圖與動作顯得任人擺布和無奈,這些畫使人聯想到女權主義的主張。珍妮·薩維爾的作品尺幅巨大,大多以自己的身體爲模特。她從女性的視覺和自己的感受入手,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不同角度的審視和表現。西方傳統的古典主義女性唯美化,甚至於色情化的形象,在她畫中蕩然無存。凸現在巨幅畫布上的女人體,猶如一頭大象、一塊巨石、一座山丘一樣高大結實,徹底擊潰男性審視女性時先天所包含的色情意識和態度。女性並沒有像男性想象的那麽柔美、脆弱。

儘管新一代當代畫家們的繪畫風格和藝術感覺迥異,但是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展現了一種具有高度想象力的再現性繪畫模式:其中的許多作品看上去古怪精靈、無法解說而又不合邏輯。他們在創新中融入了熟悉的藝術元素,明確地表達了一種多元的視覺感受,張顯了繪畫在藝術領域中的獨特的表現性和潛能。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資料來源:當代藝術館

 

 

澳洲籍藝術家榮.穆克(Ron Mueck)原為模型製作專家,在美國電視台擔任幕後工作近十五年後,投身好萊塢電影特效工業。一九九○年代,穆克開始製作完全擬真的物件供商業攝影,卻陰錯陽差引來英國收藏家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的興趣,邀請他以【長眠的父親】(Dead Dad)參加名噪ㄧ時的「聳動」(Sensation)巡迴展,穆克就此揚名國際,並於二○○ㄧ年獲邀參加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複製穆克父親屍體的模型作品【長眠的父親】,製作極度耗時,穆克甚至將自己的頭髮一根根植入雕塑品,以求絕對擬真,魄人的精緻使觀者亦不得不放慢欣賞的節奏,並在緩慢的觀賞過程中,聽任內在情緒漸漸萌生、發酵。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是一個以人體繪畫為主的中國藝術家.滿值得推薦給大家瞧瞧."人體"這個題材通常是比較難處理的題材之一.不同於"人物"具有衣著身份等等的象徵.可以在許多的題材與議題上做聯結與象徵.人體的題材經常流於練習寫生的感覺.而透過這位藝術家對人體的詮釋有許多另人驚豔之處~在他的詮釋下人體也能產生許多不同的面象.各位欣賞欣賞.並提供一些藝術家的介紹文章

 

 

石沖 籍貫: 湖北 現就職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他是近年湧現出來的“金獎專業戶”畫家,以至於某次大展出于平衡考慮未給他評金獎,竟遭到很多的批評。不論你是一個專家還是普通百姓,站在他的畫前都會爲他作品精湛的寫實功夫所歎爲觀止,而他做畫的過程之複雜之漫長亦近菲夷所思。學院派折服他寫實的深厚功底,文化階層對其作品所透露的精神的被虐殺深有同感,學術界對其作畫過程所體現出的對 技術的殘酷性”的揭示撫掌擊節。對他的作品,美術界各層面的認同是近年少有的。 




 

咕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